常胜策略 阵风战机死的冤?最新消息,印度承认误判霹雳-15E射程,事情不简单_空战中_目标_体系
8 月 2 日,据路透社披露,印度空军内部承认,在今年 5 月的印巴空战中,“阵风” 战斗机被巴基斯坦空军击落,缘自低估了 PL-15E 导弹射程。印度官员称,此前情报显示该导弹最大射程约 150 公里,“阵风” 飞行员据此在该距离边缘执行任务,却遭巴方歼 - 10CE 战机在 200 公里外发射的 PL-15E 击落。
战斗机(资料图)
印度将 “阵风” 被击落归咎于对 PL-15E 射程误判,似有道理。珠海航展上,PL-15E 标称射程为 145 公里,印度依据此及国际条约限制,判断其射程在 150 公里左右。但实战中,PL-15E 却打出超 200 公里射程,致使印度飞行员误判安全距离。
不过,导弹射程并非固定值,受诸多因素影响。发射高度上,高空发射时,导弹受空气阻力小,且能借助地球引力,射程更远。载机速度方面,载机速度快,导弹发射时初始动能大,可飞得更远。目标飞行方向、机动状态、雷达反射面积以及气象环境等,都会改变导弹射程。PL-15E 标注的 145 公里射程,只是理想条件下数据,实战中因复杂因素,射程会有变化。
展开剩余68%PL-15E 采用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,这是其能打出远超标称射程的关键。双脉冲发动机将推进剂分阶段燃烧,实现推力分阶段释放。飞行初段,推进剂第一段燃烧,为导弹提供强大推力,使其快速加速达到较高速度;中段,发动机不工作,导弹靠惯性滑翔,节省燃料,维持飞行;末段,推进剂第二段燃烧,再次为导弹提供推力,提升速度和机动能力,以更好追踪目标。这种独特设计,使 PL-15E 在面对远距离目标时,能保持末段速度,提高命中概率,且具备复杂弹道调整能力。
据公开资料推测,在高空对头飞行、目标不机动的条件下,PL-15E 实际有效射程可达 190 - 200 公里。所以,此次击落 “阵风” 的 PL-15E,或许发挥的正是其设计上限水平。这场空战,暴露的不仅是印度对 PL-15E 射程误判,更是其空战体系的严重问题。巴基斯坦击落 “阵风”,背后是完整的 “杀伤链” 作战体系。由空中预警机、地面情报网等实时提供战场态势信息,歼 - 10CE 无需开启雷达,通过数据链接收目标信息,就能完成锁定发射。这极大延长了导弹 “瞄准时间”,提升命中精度和打击距离,体现的是体系化作战优势。
战斗机(资料图)
反观印度,其空军主战装备来自多国,法国 “阵风”、俄罗斯苏 - 30MKI 等,不同装备数据链、通信系统等难以兼容,未建立起统一、高效的杀伤链体系。作战时,信息传递不畅,各作战单元协同困难,无法形成合力。当巴基斯坦凭借体系优势,实现对战场态势的全面掌控、对目标的精准打击时,印度空军却还停留在 “飞行员单打独斗” 层面,失败在所难免。
“阵风” 被击落,对印度及相关军贸也产生重大影响。法国 “阵风” 战机信誉受损,此前,“阵风” 凭借先进性能在国际军贸市场颇受青睐。此次被 PL-15E 击落,让潜在买家对其安全性、实战性能产生质疑。埃及原计划续购 “阵风”,如今已暂停谈判。沙特也将目光转向中国防空系统,中国军工产品凭借可靠性能和实战表现,在国际军贸市场竞争力提升。
战斗机(资料图)
现代空战已从单机对抗转向体系化对抗。态势感知能力至关重要,谁能先发现目标、掌握战场态势,谁就占据主动。信息化作战贯穿空战全程,数据链、通信系统等保障作战单元信息共享与协同。武器装备性能虽重要,但只有融入完整作战体系,才能发挥最大效能。未来空战,武器装备将更先进,作战理念也将不断革新,各国需紧跟时代步伐,加强体系建设与创新。
印度在此次空战中的失败,是情报误判与空战体系落后的双重结果。对其他国家而言,重视情报分析,确保情报准确、全面,加强作战体系建设,提升体系作战能力,是赢得未来空战的关键。
发布于:江苏省天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浙商配资 印度尼西亚国际车展举行
- 下一篇:没有了